作者:胡晏 来源:大关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于:2023-06-13
“今天要给大家讲的是有一对苗族夫妻结婚以后,因男方长期酗酒、家暴,导致夫妻感情破裂,双方在家族的见证下,写下了离婚协议的一个案例。”这是6月13日由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委宣传部、大关县政法委、木杆镇政府、木杆法庭联合在木杆镇漂坝村三江口安置点以“汉语+苗语”的方式为辖区苗族同胞,开展以案释法的普法现场。

大关县木杆镇漂坝村有7个自然村,360 户1557人苗族同胞。为加强沟通交流、有效化解群众之间矛盾纠纷,大关县人民法院结合地方实际,自2020年起,聘请了6名汉、苗双语调解员,在木杆法庭和天星法庭设置了汉、苗双语调解室,在三江口安置点还设置了汉、苗双语巡回服务点,开展双语普法宣传。

宣讲中,木杆法庭法官助理贾进将发生在身边的案例,浅显的语言,娓娓道来。木杆法庭特邀汉、苗双语调解员王瑞明用一口流利的苗语向村民们翻译着。两名普法员,用自己熟悉的语言,结合《民法典》新规及典型案例,宣讲了婚姻家庭以及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知识。大家认真聆听,不时响起阵阵掌声,在一学一问中,促进民族团结、共同进步。
漂坝村苗族村民韩义云表示,通过这次木杆法庭的宣传,懂得了取得合法婚姻的法律程序,婚姻中男女双方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责任。如果在不该结婚的年纪结婚了生娃娃了,对我们苗族同胞的发展不好。
据大关县人民法院党组成员、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周庆远介绍,调解过程中,法庭工作人员还强化了普法宣传,目前普法宣传20余场次,发放宣传资料1000余份,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、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。
双语普法宣传模式,以群众视角、群众话语、群众情感,拉家常、讲法律,推动普法宣传“零距离”、“面对面”。深入推进法治宣传走进一线,让普法宣传深入到村民们的日常生活,切实提高村民们的法治意识,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。
